在服务院系中提升党员素养,与院系在研讨中提升对育人的理解,这一直是教务处党支部的工作追求。教务处党支部于6月13日下午以“新工科背景下,研究型大学数据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”为主题与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支部开展牵手活动。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李欣、院长钱
卫宁,教务处副处长徐世猛、支委林德龙等共计14名党员参加了本次牵手活动。
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和新模式对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,深化“科教结合”“产教融合”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势在必行,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作为“新工科”试点,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要先行先试。党员们就如何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,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,系统优化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。
徐世猛指出,目前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以下问题:第一,培养方案与实际产业脱节。第二,科教互促共进的机制尚未形成。第三,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不够深入。学院应围绕“双一流”建设任务,聚焦“一流本科”建设,突破传统思维,多角度、多视野地看待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,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其中,校企合作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前提,学院应该打破校企合作壁垒,在优质资源上融合共享,在人才培养中互惠互利。校企合作体现在课程建设、教材研发、学科竞赛、教学实验室建设、产学研合作项目、培训认证等方面上。目前每个院系的任务都越来越繁重的,各学院应当设置不同的老师来应对不同的内容,将分工明确化,学校也一定会在各个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。
钱卫宁表示,本科生培养是学院首要的任务,作为一个新工科和交叉学科,学院的核心课程和其他学院不同,支部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在课程建设和教材撰写的这个队伍里。其次,学院一直在思考如何优化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模式,目前学院学生最主要的实践还是写代码,如何增加其他类型的实践值得思考。最后,学院在不断探索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,将现存的教学案例转化为可验收、可评估的成果。学生学业繁重,课内外的时间难以协调,学院正在探索构建新的人才能力评价体系,促进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,引导学生学以致用。
期间,两个支部的党员就实验室建设、课程建设项目、国际交流项目、成绩管理等进行了一一交流。
最后,学院党总支书记李欣谈到,她表示学院非常感谢教务处的支持和帮助,学院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,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“新工科”人才。

通过本次牵手活动,教务处党员们走进院系、深入院系,切实了解院系的请况,聆听院系的需求,帮助院系更好的梳理教学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思路。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党员人才培养的全局有了新的了解,而且对教务处的主要职能及相关政策导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。双方支部希望进一步加强院系间的定期沟通交流,有效地助力于数据学院的教学建设和人才培养,携手努力推动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的实现。